【2014.11/30 日】
【宮保雞丁】四川傳統名菜
【傳說一】丁寶楨為 貴州省 織金縣 牛場鎮人,
小時不慎落水,巧被橋邊一戶人家救起,
為官之後憶起此事,遂前去感謝。
橋邊人家做了這道菜招待,覺得好吃,便加以推廣。
※網路查無《織金縣志》有相關記載,便入傳說之列
【傳說二】清光緒年間的署理四川總督丁寶楨,對烹飪頗友研究;
將嫰鷄肉切丁、紅色乾辣椒、花生米下鍋爆炒,
每遇宴客,必定招待的丁家私房菜。
【傳說三】丁寶楨,清咸豐年間進士,曾任山東巡撫,後任四川總督。
來到四川大興水利,百姓為感其德,獻其喜食的炒鷄丁。
【傳說四】丁寶楨在四川時,常微服私訪。
一次在一※小肆(店家)用餐,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鷄丁,
便讓家廚仿制,家廚便以其菜名之。
【宮保】丁寶楨的榮譽官銜。
《中國歷代職官詞典》明清各級官員皆有"虛銜"的設置。
最高階的榮譽官銜為~太師、少師、太傅、少傅、太保、少保、
太子太師、太子少師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、
太子太保、太子少保。
加封朝中重臣"虛銜"或死後贈官,通稱宮銜。
咸豐後不再使用「師」,而多用「保」;故別稱「宮保」。
丁寶楨因成功鎮壓~反清農民武裝勢力的捻軍數次被嘉獎,
加封太子少保。
《中國歷代職官詞典》http://www.gg-art.com/dictionary/dcontent_b.php?bookid=117&name=%AEc&columns=2&bookdetailid=48680
【2014.11/30 日】
刀削麵
【由來】相傳,與元朝防止漢人起義造反有關
蒙古韃靼侵佔中原、建立元朝後,為防止漢人起義造反,
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數沒收,
並規定 10 戶家庭編製 1 把廚刀,使用完畢再繳回韃靼保管。
一日中午,婆婆和好麵糰,讓老漢至鄰家取刀,未料廚刀已被取走;
離開了韃靼的大門、在返家途中,無意間踢到一塊薄鐵皮片,
老漢順手撿起揣在懷裡。
進了家門,沸騰的鍋直響,全家人等廚刀切麵條吃。
可這刀沒取回來,老漢急得團團轉時,忽然想起懷裡的薄鐵皮片,
就交給老伴:『就用這片鐵皮切麵吧!』
婆婆嘟嚷著:『這小薄片怎切得動麵條?』
負氣的老漢:『切不動,就用砍!』
婆婆一手托著麵糰,另一手持鐵片,在沸騰的鍋邊"砍"麵,
讓麵片直接落入鍋內。
熟透的麵撈進碗裡,淋上滷汁讓老漢品嚐。
老漢吃的津津有味:『好得很!好得很!以後甭再排隊取廚刀切麵了。
就用這鐵皮片湊合變通,砍麵條來吃。』
婆婆的砍麵方法,很快地一傳十、十傳百,傳遍了晉中這個地方。
東京『唐家』的刀削麵店家,傳說中的不眠不休的師傅
【打油詩】一葉落鍋一葉飄,一葉離麵又出刀,
銀魚落水翻白浪,柳葉乘風下樹稍。
吃刀削麵時,可享受麵條的咬勁口感外,
還能欣賞廚師將麵糰~削、飛、翻、滾、入鍋的高超刀技。
【削麵刀】
傳統的削麵刀,是兩端翹起的金屬寬片;
『刀不離麵、麵不離刀,刀眼一線、一稜接一稜』
像削鉛筆般地,一條條直接削入沸水的鍋裡。
留言列表